开辟实践基地、实施融合教学……北京中小学劳动教育不断上新
分类: 最新资讯
说说词典
编辑 : 大宝123
发布 : 05-03
阅读 :69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教育逐渐成为北京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新实践基地,开辟劳动教育新场景;整合实施“劳动﹢”课程,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家、校、社协同,实现最佳效果……北京市把劳动教育融入各学科、各领域、各环节,中小学劳动教育不断创造出新场景、走出新赛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朝阳区举行的劳动教育展示活动中 学生在做汤圆基地上新 劳动教育开辟新场景 来自昌平区一所学校的小学生走进北京农学院智能温室学校场地、设施及环境是劳动课程实施最基础的资源。位于北京农学院校园西北角的图书馆背后,有一栋约3层楼高、宽敞明亮的玻璃房,这是北京农学院全新亮相的智能温室,更是北京中小学劳动农学教育实践基地。智能温室占地约3000平方米,集无土栽培、自动水肥管理、精准环境调控、实时数据监测等智慧功能于一体,一年四季作物常绿。记者从北京农学院了解到,未来,温室将面向校外开放,带动中小学生走进田间地头,感受智慧农业的魅力。怀柔区是北京市的生态涵养区之一,在农业产业发展上极具特色,有“怀柔板栗”“虹鳟鱼”等特色农产品。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优势,目前已形成校内有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有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区域特色。记者走访地处怀柔北部山区的汤河口中学,看到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大山资源融入劳动教育,开启校外“后山劳动基地”。 怀柔区汤河口中学后山劳动基地、校内大棚基地和食堂劳动基地(多图可左右滑动)任何一所劳动教育基地都应提供丰富的劳动教育课程。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表示,劳动基地可以利用各自劳动教育资源,共同开发出四季劳动教育课程,以满足中小学生开展校外学农劳动教育的需要。平谷区第十一小学为学生准备了社会大课堂劳动体验基地,学校每年带领孩子走出校园,开展社会大课堂体验活动。“每年活动中必有一个关于劳动教育的体验项目,如走进农耕基地种植花草、蔬菜、花生、植树等,或者进行摘草莓,挖红薯等采摘活动。通过劳动教育,学生责任感和劳动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劳动教育让小学生从实践中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在一些需要与他人合作完成的任务中,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校长丁小辉说。 平谷区第十一小学社会大课堂劳动体验基地(多图可左右滑动)课程上新 劳动教育呈现新形式劳动教育与中考改革、“双减”提质增效等一系列教育改革如何结合?在课程实施、融合创新上劳动教育又该如何下功夫?北京市整合实施“劳动﹢”课程,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他学科、实验教学、课后服务等。劳动课程资源是实施劳动课程的必要条件。吴颖惠认为,劳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应坚持以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紧密结合地方经济文化和学生生活实际,满足劳动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 海淀区五一小学厨艺社团的学生在展示活动中烙小饼记者从海淀区五一小学了解到,学校将“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类劳动教育内容进行校本化整合,形成了五大类校本劳动课程,包括“创美生活、匠心工艺、添翼科创、励耕田园、云帆志愿”。“我与苹果树共成长”系列课程中,教师利用苹果树四季的变化,引导学生将学科知识应用于实际劳动中,如果实加工、包装设计等;“趣味建筑”课程则通过从简单到复杂的项目,提高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小肌肉群的发展;“巧手家政”课程则借鉴芬兰先进的家政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不仅能增强劳动教育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建立起良好的劳动观念和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平谷区第十一小学将劳动教育与其它学科相结合,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如结合数学教学进行劳动基地种植时的面积测量、植株计算,结合科学教学进行种植等,实现知识的综合应用。效果上新 家校携手有了新探索劳动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北京各级各类学校通过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力量,实现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和爸爸妈妈比夹豆子、给爸爸妈妈剪指甲……近日,朝阳区实验小学左家庄分校在一年级新生家庭中推进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向家庭延伸,开展“我的劳动日志——家庭劳动岗”活动。孩子们回到家后,会迫不及待地向家长展示自己在学校学到的新技能,活动中,家长不但能参与其中,还能见证孩子的劳动过程和成果。家长们欣喜地看到,平常穿衣吃饭都需要家长帮忙的孩子们,上学后渐渐发生了变化,不但可以自己穿衣吃饭,还会主动将脱下的衣物叠好收纳;鞋带开了再不用向家长伸脚;书包里的物品按需要分门别类、整齐有序,再不张口说忘了带这个、漏了带那个……学校校长郝荣军感慨,有了这些变化,家长们放心了、踏实了,对老师更加认可、对学校更加信任,家校沟通更加顺畅。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基础,劳动教育更需要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丁小辉介绍,在推进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成立了家长促进教育委员会,共同指导学生在家中参与适合自己年龄的家务劳动,如整理书桌、叠衣服等,让劳动教育延伸到家庭环境中。学校在家促会中征集劳动教育视频教程,家长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劳动技能教学视频,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和练习。同时,组织居家线上劳动技能大赛,如美食制作比拼、我的房间整理比拼等。学校通过举办劳动技能比赛,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学校每月末还组织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全区倡导的月末环境整治、小手拉大手,为创建文明城区贡献力量。”丁小辉说。劳动教育不同于普通学科知识的学习,劳动教育核心应是劳动价值观的养成,需要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等共同提供劳动课程资源,让学生有机会从事劳动实践活动,在劳动中增长才干以及见识。“劳动教育能帮助青少年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情感、劳动精神,了解和懂得生产技术知识,掌握生活和劳动技能和能力,在劳动创造中获得幸福,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吴颖惠说。专家观点培养劳动价值观更为重要赵澜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北京市家庭教育和家校合作重点研究室负责人):在中小学阶段,劳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让他们热爱劳动。基于这个目标,劳动教育需要家校社协同。在三方的关系中,学校的引领和社会氛围的营造,必须要起到支持家庭教育的作用。比如学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列出家庭劳动清单,学生完成后在校内给予展示、评比、表彰等具体举措,起到真正的效果。同时,学校积极创造条件,把社会资源纳入进来,开发劳动课程,或者带领学生到校外资源基地参加实践活动。此外,政府应该起到主导作用,对相关资源单位进行统筹,指导资源单位研发出一定数量的劳动教育项目。而研发课程又需要学校专业教师的支持,这样就把家校社的资源盘活了。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的劳动教育可能与科技创新或者与人工智能高度关联,体现在脑力劳动方面多一些。因此,如何坚守科技伦理这个底线,对中小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领就成为未来劳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同时,仍旧不能忽略生产劳动对培养人的作用。策划:韩冲 凌月云 邓丽 李继君编辑:杨旭编审:张秋颖终审:冉阳 郝彬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PISA之父”受聘为成都市青羊区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首席国际顾问
陕西多地教育局通知,中小学放寒假时间公布,还有一个“好消息”
请还中小学一片宁静的教育天空